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阅读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加强科技创新 提升供给效能 拓展服务深度

发布者:系统维护管理员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24/10/25 15:52:47   标签:   浏览次数:237

今年汛期,强对流、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防汛抗灾面临严峻考验。快速准确掌握降雨强度、台风的位置、速度及大小等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灾减灾防线至关重要,气象卫星便是获取其关键信息的重要观测手段之一。

今年汛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抓早抓实各项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强有力的行动,交出今年汛期气象服务成绩单。

深度咬合——多举措提升卫星产品有效供给

怎样提升卫星产品在汛期的“有效供给”,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卫星中心以观测预报服务深度“咬合式”发展为导向,完善主动互动联动的卫星遥感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天气虽然变化多端,却难逃风云卫星的慧眼。卫星中心通过自主研发风云调度系列软件,稳定高效支撑风云四号B星实时业务运行,并支撑风云三号F星和风云三号G星顺利通过在轨测试和试运行转入正式业务运行。今年汛期中,风云三号F星和风云三号G星分批上线116种产品,通过数据服务网站为376个网站用户提供了1.3万个订单,通过资源池(包括数据湖、天擎服务等)为208个用户提供了3839万个文件,打通国省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传输渠道,有效支撑汛期服务。

针对台风“摩羯”等重大天气过程,卫星中心开展观测预报服务协同一体化试验,完成汛期风云四号B星快扫、探测仪加密扫描观测等,同时结合风云三号G星机动目标侧摆观测,对台风水平整体或局部进行昼夜不间断地精细连续扫描,以及台风登陆暴雨三维结构“CT”扫描观测,实现风云卫星高低轨协同观测示范应用,所生成的连续监测数据为数值预报同化提供加密支撑。

此外,卫星中心不断加强国省联动,主动为中央气象台以及北京、湖北等省(区、市)提供会商服务材料100余次,有力服务江南等地区的暴雨强对流发展监测;利用多源卫星资料对国内及境外水体洪涝开展国省联合监测评估,发布水体洪涝专题报告54期……通过与多个省市合作协同联动开展汛期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强化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服务适用性

今年汛期,也有新技术新产品的加入,进一步提升台风和强对流卫星产品适用性。

此前,风云三号G星降水雷达存在幅宽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往往无法完整呈现台风整体结构。针对这一问题,卫星中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风云三号G星降水测量雷达宽幅反射率因子产品,且应用于抵御台风“格美”的服务中。结果显示,这款产品能够清晰、完整展现“格美”及高影响区域三维立体图像,可揭示台风内部风场精细结构,为台风强度和发展趋势诊断提供了有效支撑。

同时,针对高影响天气服务需求,卫星中心研发多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对流预报预警产品,并集成到“风云地球”平台,实现针对预报员重点关注的区域分钟级精细对流追踪。例如,通过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风云四号B星智能降水估计产品,有效弥补我国陆地高海拔地区和海上观测站点稀少的问题,这对于暴雨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走出国门——定制化服务提升国际服务质量

卫星中心的科技支撑与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汛期防灾减灾服务中,其成果还惠及更广阔的领域。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风云地球东盟版“惊艳”亮相,为东盟组织各国提供12种遥感监测服务产品,助力东盟各国有效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卫星中心深耕国际用户需求,风云地球(国际版)定制化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卫星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谱系化定制风云地球国际版,全球数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提升了风云气象卫星的国际服务质量和效益。如,新增塞浦路斯、尼加拉瓜和格林纳达3个国家用户,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国际用户已达132个国家和地区;5月至9月,国际用户累计提交网站数据订单4398个,总数据服务量超14.51TB,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ESM)注册国家达到36个,响应国际应急保障服务请求11次,发布全球卫星遥感监测分析报告近60期……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赞誉,风云气象卫星在全球气象观测系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追光指引——新技术应用推动空间天气业务发展

面对不断增加的海量观测数据和日趋频繁空间天气事件数量,卫星中心致力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空间天气业务自动化,空间天气自主预报能力再提升。

今年4月至9月,基于风云气象卫星与地基站网协同的天地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监测网,实现对太阳、空间带电粒子及磁场的实时连续监测,卫星中心完成空间天气预报183期,并成功预警多次地磁暴,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卫星中心还启动了国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以太阳活动给我国多地带来极光为切入点,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气象局合作,将极光预报、观测地天气预报等多元服务信息推送至地方政府及社会公众,实现信息的及时传播和精准对接。这一举措不仅让极光爱好者有了“追光指引标”,更以气象科技为引擎,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

(作者:林禹彤 责任编辑:张林)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  网站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业务咨询:010-68409139 技术支持:010-684074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 15008089号-2
访问次数[60603326] 当前在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