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阅读

奋楫争先 精进臻善 建设世界一流大气科学学科——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二十年高质量发展侧记

发布者:系统维护管理员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24/9/29 10:12:19   标签:   浏览次数:1340

 六十六载栉风沐雨守初心,二十年学笃奋进创一流。2024年,作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迎来了20岁生日。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的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气象学教研组,1971年,兰州大学正式创办气象学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担任教研室主任;1987年,兰州大学成立大气科学系。2004年6月,兰州大学根据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成立我国高校第一个大气科学学院,丑纪范任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为第一任院长。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04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兰州大学供图

  20年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学笃 时宜 风正 人和”的院训精神,把握战略主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征程中坚持奋进有为,取得丰硕成果。

  把舵定向 凸显培根铸魂“底色”

  长期以来,大气科学学院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交流,师资建设、文化传承等七个方面相融合,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力建设人才培养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生动实践。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头雁效应,探索出“院士+支部”“名师在支部”“团队在支部”“项目在支部”等建设模式,积极构建“党建思政+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的工作矩阵。一次次集体备课、攻克教学难题,发挥教工党支部先锋模范的力量;一次次共学共研、师生支部联建联动,凝聚着教工党支部的匠心初心……如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已经成为全体教师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的坚强堡垒。

  夯基垒台 提升育才造士“成色”

  育人之道,在有良师。学院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锐意进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4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和兼职教授,在拔尖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组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此外,先后涌现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大气科学教学团队、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师德高尚、水平一流的教师和团队。

原地质地理系全体教职工合影 兰州大学供图

  立柱架梁 彰显大气科学“特色”

  巨轮扬帆远航,方向至为关键。

  2022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学科进入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学院紧扣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抓好有组织科研,把科研选题、科研规划、科研平台建设等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全链条,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瞄准世界一流目标,研究厘清了影响半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和反馈机制,推动了干旱气候与环境研究实现重大理论突破;研发出国内首台集激光遥感技术、偏振技术、拉曼技术和荧光技术等多种先进探测手段于一体的雷达系统,总体技术水平达世界一流;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共建“一带一路”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气候观测研究的发展;发展了全大气层气候模式和同化系统,为延长天气气候预测时效提供了新途径。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城市呼吸”研究,开拓了氧循环城市健康效应研究的新领域等创新性研究,显著提升了兰州大学大气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带领科考团队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兰州大学供图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双向发力”,做好转化大文章。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高地在理论创新、前沿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党支部示范点同创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探索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模式。建成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中心)和兰州大学“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为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气气候预测水平贡献了中国智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建设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大气科学学科的研究领域从对流层扩展至全大气研究;成功开发出兰州大学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实现了对全球190余个国家新增确诊病例的预测;围绕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实现“双碳”目标等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的应用性科研工作,为兰州、乌海、包头等地生态环保部门及企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同时,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受到中央和各类媒体的争相报道,有效提高了学科的影响力和学科声誉。

  提质增效 增添人才培养“亮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历经春耕夏耘,学院秉承“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局校合作、军地合作、国际合作,着力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气象、国防、环保和民航等科研、教学和业务单位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是我国大气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兰州大学学生在野外实习 兰州大学供图

  通过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兰景杯”全国高校气象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气象杯”全国高校气象专业知识大赛等专业赛事,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全面深化专业内涵。构建“入学-培养-就业”一体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一届全国大气科学类本科生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兰州大学供图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再显新速度,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逐年增多;在读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及“国家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甘肃省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甘肃省特等奖、“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这既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体现,也是广大学子成长、成人、成才的生动诠释。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在青海省大通县进行气象观测实习 兰州大学供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每一步都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以自身实践深刻证明,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紧扣国际学术前沿,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

(作者:黄瑜 史万峰 李裴蓓 责任编辑:郭曼如)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  网站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业务咨询:010-68409139 技术支持:010-684074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 15008089号-2
访问次数[60604620] 当前在线[63]